歡迎咨詢美國FBA海運——亞馬遜SEND/SPN/Shiptrack/沃爾瑪/Wayfair/Temu/TK Shop承運商、合作伙伴
2025 年 4 月 24 日綜合報道,美擬將對華關稅從 145%分階段降至 50%-65%,引入分級征稅。此舉因美面臨國內經濟反噬、供應鏈重構困境、國際盟友離心三重壓力。中方回應“打談皆備”,市場短期利好但長期存隱憂,關稅戰本質是大國實力對撞 。
美國對華關稅政策重大調整:擬分階段降至50%-65%,博弈邏輯與影響解析
(2025年4月24日綜合報道)
一、政策調整核心:從“全面施壓”轉向“分級博弈”
據《華爾街日報》等多家美媒報道,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將對華關稅從當前的145%分階段下調至50%-65%區間,并可能引入“分級征稅”機制:
非戰略商品:如日用品、部分機械零部件等,關稅或降至35%,旨在緩解美國國內通脹壓力(當前通脹率2.89%);
戰略領域商品:半導體、電動車、光伏組件等關鍵產業,關稅仍維持100%以上,試圖遏制中國科技競爭力。
白宮稱該方案將分五年逐步實施,但強調“最終決定權在總統”。此舉被外界視為美方在“極限施壓”失效后,轉向“精準遏制+經濟解壓”的混合策略。
二、動因透視:美方“扛不住”的三重壓力
1.國內經濟反噬
高關稅導致美國家庭年均多支出3800美元,低收入群體收入損失占比達4%;
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至4.5%,制造業回流受阻(如特斯拉因稀土磁體短缺被迫申請對華出口許可);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警告,美關稅政策或使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降至2.8%。
2.供應鏈重構困境
2025年一季度中國對美出口占比降至1.81%,但動力電池、太陽能等關鍵領域仍占據全球70%以上份額;
美國電子、汽車等行業庫存積壓嚴重,零售商Costco、沃爾瑪等呼吁降稅傳導消費紅利。
3.國際盟友離心
歐盟、日本明確拒絕跟隨對華“脫鉤”,南非等國批評美方“將關稅作為敲詐工具”;
美國會11州聯合起訴政府“濫用關稅政策違法”,共和黨議員暗中推動最高法院介入。
三、中方回應:“打談皆備”的清晰立場
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4日明確表示:
談判前提:美方需停止威脅訛詐,在平等、尊重、互惠基礎上對話;
事實澄清:中美未就關稅進行任何正式磋商,“美方釋放的談判消息均屬不實”[^用戶提供];
反制工具箱:除對等加稅外,中國已啟動稀土出口管制、反壟斷調查等非關稅措施,特斯拉等企業供應鏈受直接影響。
四、市場震蕩與行業分化
1.短期利好
消息公布后,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單日漲5.68%,蘋果、特斯拉股價回升超3%;
美國中小進口商預計年均成本可減少30萬-50萬美元[^用戶提供]。
2.長期隱憂
分級征稅或加劇全球供應鏈割裂:半導體、AI等“戰略商品”面臨更高壁壘
傳統產業承壓:中國鋼鐵進口量同比下降11.3%,但動力電池出口逆勢增長(關稅132.4%下仍具成本優勢)。
五、歷史鏡鑒與未來推演
教訓警示:1930年《斯姆特-霍利法案》曾致全球貿易萎縮66%,當前若重蹈覆轍或加速供應鏈“去美國化”
博弈變量:
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對政策連貫性的影響;
中國在RCEP(對東盟出口增速11.55%)等框架下的市場多元化進展;
科技“卡脖子”領域(如半導體)的自主突破速度。
關稅戰本質是大國實力的對撞場
美方從“145%”到“50%-65%”的讓步,實為霸權邏輯遇挫后的戰術回縮。對中國而言,這既是短期壓力測試,更是倒逼產業升級的契機。正如外交部所言,“打,奉陪到底;談,大門敞開”,在構建“雙循環”新格局的路徑下,中國正以稀土管制、技術突圍等組合拳,重塑全球經貿規則話語權。而美方若繼續沉迷“數字游戲”,終將在“傷敵八百自損一千”的困局中失去更多盟友與市場信任。
微信輕松掃一掃
在線咨詢 輕松下單